病人故事

2018-06-30

BACK

顱內動脈瘤破裂 35歲女醫師劇烈頭痛險喪命

30多歲的姚小姐(化名)來自馬來西亞,剛剛新婚的她,是一名執業醫師,有著令人欣羡的生活。只是好景不常,平時身體狀況一般的她,除了偶爾偏頭痛並沒有其他病徵,由於工作較緊張勞累的關係,她以為是醫師工作的高壓力造成頭痛,因此並沒有太在意,直到半年前,小青在家突然劇烈頭痛險些暈厥過去,幸好先生在家,打電話叫救護車送醫急救,檢查之後發現,並非是壓力造成偏頭痛,而是患有顱內動脈瘤,雖然緊急動手術做初步治療,但腦部仍有部份殘留。這讓學醫的她很緊張,因為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的死亡率,高達30%至40%,其中半數在病發後48小時內死亡,雖然她撿回一命,但據統計,存活的病例三分之一會再度出血,而她腦部動脈瘤的殘留,就猶如不定時炸彈一般。這樣的憂慮,讓她吃不好也睡不好,幸好工作之便,她在醫療上的訊息也比一般人多,在同事的介紹下,得知台灣長庚醫院黃浩輝醫師是動脈瘤手術權威,四處打探比較後,決定慕名前來,跨海求醫。

第一次來台灣,人生地不熟,即便自己是醫生,但畢竟是自己的病,角色互換後,姚小姐還是面露憂心,黃浩輝醫師為了先安定她的心情,先行針對病情詳加說明,動脈瘤是指血管壁的異常突出部份,類似氣球的囊性突出物,是引發「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黃醫師繼續解釋著「顱內動脈瘤的成因,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所引起。」在腦血管的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動脈瘤破裂時,前期症狀大多是頭痛,之後開始出血症状,則會轉為劇烈頭痛、煩躁、噁心嘔吐等腦膜刺激症狀。腦血管造影是最準確的輔助診斷方式,CT掃描有時可以顯示出動脈瘤病灶,至於MRI檢查滿不僅可以顯示動脈瘤,有時還可以看到附壁血栓,輕微者可用動脈內栓塞治療,但直接開顱處理動脈瘤,以求根治為上上策。


女醫師跨海赴台求醫 長庚醫開顱清殘「瘤」

一般來說顱內動脈瘤好發於50-60歲,因此姚小姐僅35歲就發病實在罕見,因此,在黃醫師的擔保下,姚小姐在長庚再度進行腦部掃描。雖然當初在馬來西亞已做手術治療,但掃描結果卻發現,姚小姐腦部仍有殘留的前交通動脈瘤,不過對於黃醫師來說並非是太困難的手術,因此姚小姐在醫師建議下立即進行動脈栓塞治療,住院僅僅一天即出院,讓姚小姐的親友聞訊都是又驚又喜,對長庚醫院的醫療水平大加稱讚。

另外由於姚小姐還剛新婚,並已經35歲,極想要生一個寶寶,因此除了動脈瘤外,她也擔心術後懷孕問題。對於她的憂慮,黃醫師表示術後口服半年的抗血栓藥物,只需在這段時間內避孕,之後就能放心懷孕,要小青千萬別擔心。從原本的劇烈頭痛面臨生命威脅,到今天能迅速手術又迅速出院,姚小姐迫不及待想把身體養好,迎接小寶寶的來臨,也慶幸自己做了最正確的選擇-來台灣就醫,感謝長庚醫院幫她找回健康的身體與美滿的人生。

更多病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