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

燒傷治療介紹

燒燙傷依受傷機轉不同,可分熱液燙傷、火傷、電傷、化學灼傷等。對皮膚損傷分一至四度,二度燙傷以上即需要不同程度的傷口照護,手術清創或植皮重建。另於大面積燒燙傷會引發全身性炎性反應,造成水分大量移出血管造成休克與周邊腫脹。於病患送至急診開始,即有燒傷中心專責醫師進行會診,評估與收治,視情況建立中心靜脈導管與保護呼吸道。

住院後即進行水療與焦痂切開術以避免肢體灌流不足。每日傷口評估,並依不同傷口狀況彈性選擇各式先進人工敷料或藥膏。若病患傷勢需要,則在一周內進行清創手術,再經數天觀察期後進行重建手術。急性期重建選擇大多為分層皮膚植皮(STSG),可依受傷面積選擇Mesh擴皮系統(1:2,1:4)或MEEK擴皮系統(1:6,1:9),可達到在有限供皮面積下增加適當傷口覆蓋面積。

燒傷患者出院後經一定時間復健,若有疤痕孿縮,反覆發炎,影響關節活動等需進行後續重建,常見手術包含局部皮瓣,全層自體皮膚植皮,甚至游離皮瓣手術等等。並在手術後配合積極復健避免再次攣縮。近年來,本中心亦引進負壓傷口照護系統與人工真皮,可單獨或配合其他手術方式重建困難傷口。

林口燙傷中心由羅慧夫醫師創立於1978年。當時共20床,已是全國最大的,幾經擴充與調整,目前總床數25床,含17床急症加護病房與8床亞急性燒傷病床,並有八位主治醫師。


中心內具有兩間獨立開刀房與完整手術設備,可執行燒傷焦痂切開,清創,植皮,及後續各式重建手術。並設有自動升降水療床之水療換藥室1間,可進行入院水療與面積再評估,或住院中出院前之水療。

 

病床設備方面,每一床均有急救設備,監視器及對講機;每房間均有高架(於天花板)電視、日曆、時鐘、衛浴設備。另有矽沙床3具,氣墊床3具,大面積燒傷血行動力學監測設備FloTrac,PiCCO,可攜式軟組織超音波儀等。

本中心空間依燙傷病患,家屬,醫療人員需求精心規劃,包含復健治療室:提供復健師治療規劃,輔具製作等,另有階梯與轉輪復健器具提供患者恢復期復健需求;遊戲治療室:提供燒燙傷兒童住院期間活動空間,降低心理壓力,並藉由遊戲達到增加肢體活動之復健效果。其他如營養師,呼吸治療師作業空間,醫師研究室與檔案室等等,讓不同職類專業人員在同一空間中完成病患照護。

 

本中心並有專屬各專業領域人員,除專責燒傷之整形外科醫師外,另有燒傷中心專責復健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與社工師。每周固定復健醫師訪視,從住院開始即進行燒傷病患肢體擺位,臉部復健與孿縮預防等,另包括植皮後肢體副木製作與修改,出院前復健準備等皆於燒傷中心內完成。有定期醫護討論會,跨領域團隊會議,家屬衛教與傷友回娘家等活動,促進醫護人員溝通,增進醫病關係。於病人出院後,依病況安排各專科門診追蹤或桃園分院燒燙傷復健聯合門診,亦與兒童燙傷基金會,陽光基金會等社會福利機構保持溝通合作,提供出院傷友疤痕或傷口持續照護,融入社會與恢復職能等完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