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減重手術

肥胖相關的併發症包含高血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糖尿病、膽結石、胃食道逆流、尿失禁、不孕、早產、關節退化、中風、焦慮、憂鬱;另外肥胖也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攝護腺、食道、卵巢、腎臟、大腸、乳房、肝臟、胰臟等癌症機會;因為上述各種的併發症讓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逐漸被認為對於顯著肥胖病患的重要治療選擇之一。

長庚醫院基於對肥胖病患的照顧以及健康改善,多年來致力於減重手術領域的發展,藉由腹腔鏡減重手術所帶來小傷口、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等優點,提供給病患最大的福利。


先進的設備

除了良好的腹腔鏡系統外,長庚醫院早在2006年就引進全世界最先進的腹腔鏡手術系統:機器手臂”達文西”(robotic Davincii system),配合機器手臂上連接的各種精密手術器械,可以宛如手腕般靈活般的精確執行各項手術,立體的影像系統讓操刀醫師可精準的判別遠近、相關位置等等,精準度更勝傳統腹腔鏡手術,主要使用在心臟外科、胃繞道減肥手術以及泌尿科的攝護腺癌手術等精密且複雜的術式。透過精緻靈巧機器手臂執行胃繞道手術的胃腸吻合,吻合處滲漏及狹窄顯著的減少,並且減低住院的天數及住院治療期間的相關花費;避免掉傳統大傷口手術、達到相同的減肥效果又可以避免腹腔鏡手術的併發症,對接受手術的病患是一大福音;本院預計於2014年將引進第二部機器手臂,並提升為最新一代的Si系統,嘉惠更多病患。


減重團隊的貼心提醒

面對肥胖這個現代的文明病,我們敞開心胸歡迎所有有肥胖困擾的朋友加入我們,希望能及早接受我們的諮詢與照顧,也希望曾經接受過我們治療的朋友能將您的寶貴經驗分享給還在十字路口徘迴的朋友們參考,希望透過諮詢、檢查、治療,讓有此困擾的朋友們改善健康提升生活品質、恢復自信心走向人群。


團隊陣容

  • 一般外科:葉大森、劉耿豪、劉毓寅(高雄院區)
  • 新陳代謝科:周建安
  • 家醫科:莊海華
  • 中醫:高定一
  • 肝膽胃腸科:鄒永寬、林蔚然


連結至:林口長庚醫院減重中心網站

治療方式

1. 可調整胃束帶

限制型手術,為目前最安全、最容易的減重手術,具有可調節、可回復成原解剖學構造的好處,缺點是減重效果較緩慢,術後需要2年時間才可以達到好的減重成果,對於術前食量不大、吸收好、喜歡甜食高熱量食物的病患效果不佳,且復胖機率較高,術後約可減去40%超過標準體重的重量。
 

2. 胃袖狀切除(縮胃手術)

近十年來越來越普及的減重手術,也是近兩年台灣執行比例最高的減重手術方法,是限制型手術,手術技巧相對簡單的安全性高、沒有腸道繞道因此少有營養併發症,切除絕大部分的胃,可以降低食量以及與減少與食慾相關的荷爾蒙分泌,減少食慾;缺點是減重效果介於胃繞道與可調整胃束帶之間、大約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可以達到最佳的減重效果,胃切除後無法恢復成原解剖學構造,且胃切面長,吻合處癒合不良造成滲漏機會約3%,術後約可減去60%超過標準體重的重量,對於早發的糖尿病及血脂肪過高有不錯的治療系果。
 

3. 腸繞道手術

合併限制與吸收不良的手術,約有三十年的歷史,是過去減重的標準手術,減重效果快且復胖機會低,大約一年的時間可以達到最佳的減重效果,對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治療效果佳,病態性肥胖病患的醣尿病將近80%會在手術後完全緩解不需再服用任何降血醣藥物;缺點是手術複雜,容易有吻合處狹窄或是潰瘍出血的問題,有營養併發症,術後終生需補充綜合維他命及鈣片,並定期至醫療院所注射維他命B12,術後約可減去60-70%超過標準體重的重量。
 

4. 胃內水球置放

此為非手術療法,藉由胃鏡協助將一個矽膠球放入胃裡後再將矽膠球中注入生理食鹽水,藉由矽膠球產生飽足感來減低食慾及食量;最長只能放置六個月左右的時間,BMI大約可減少3Kg/m²,適用於超級肥胖患者或肥胖且有過高手術風險的病患的暫時非手術減重法,取出時亦須藉由胃鏡協助。


案例分享

減重案例-胃束帶摺疊手術,成功減去30公斤

暱稱:曾小姐

年齡:45歲

減重:91.5公斤減至62公斤

手術選擇

近年來減重手術最大的進步是採用腹腔鏡手術,許多隨機分組的臨床研究都顯示腹腔鏡減肥手術較傳統減肥手術為優,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傷口腹部的合併症。傳統減肥手術有高達30%的病人會產生傷口合併症及疝氣的發生,腹腔鏡手術則可完全避免此種情形的發生。其他的好處包括疼痛減少,復原加快,住院日數減少,傷口美觀等。

 

腹腔鏡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

傷口數及大小

4-5個0.5 至1.5公分傷口

單一25-30公分

滲漏比例

0.9-4%

0.5-6.1%

傷口感染

1.5%

10%

術後腹壁疝氣

0.5%

10%

消化道阻塞

3.1%

2.1%

胃腸吻合處狹窄

3%

3%

胃腸吻合處出血

1.9%

0.6%

肺栓塞

<1%

<1%

手術死亡率

低於1%

約2%

 

 

腹腔鏡手術比較

 

腹腔鏡胃束帶手術

腹腔鏡胃繞道手術

腹腔鏡胃袖狀手術

減重原理

限制型手術

限制型+吸收不良

限制型手術並減少食慾

手術時間

30~60分鐘

約2小時

1小時

手術危險性(死亡率)

最低,小於千分之一

約百分之一

百分之一

手術併發症

十年追蹤約有接近30%束帶相關併發症,須將束帶移除

5%(主要為胃小腸吻合處出血、狹窄及腸阻塞

3%(主要為切面的滲漏)

 

減重效果 (超重體重的減少比率)

 

胃束帶手術

胃繞道手術

胃袖狀手術

第一年

25%

60-70%

60%

第二年

40%

60-70%

60%

長期追蹤

復胖比例高

少於10%病患復胖比例

術後五年復胖比例低,但長期追蹤效果仍不確定

 

長期後遺症

 

胃束帶手術

胃繞道手術

胃袖狀手術

貧血

1/3

部分

維他命不足

1/3

嘔吐

較多

中等

生活及飲食品質

改善

目前
使用情形

歐洲、澳洲較風行全世界已超過十萬例

過去美國減重標準手術,也是過去本院最常執行的手術

目前國內最常執行的減重手術,目前占本院約60%比例

術後
住院日數

一~二日

三~五日

三~五日

病患選擇

食量大,過去僅節食就能減重病患,須積極配合門診及減少食量,對手術安全性百分之百要求

食量普通或已嚴格控制飲食仍無法達到理想減重病患,對減重意志力較薄弱且無法控制飲食品質病患。減重要求高,願意充分了解手術之風險性及可能之後遺症

食量普通至食量大且過去節食減重效果佳病患。年輕女性可避免日後懷孕時營養素不足造成胎兒的發育不良,擔心繞道手術可能之後遺症

相對不適合病患

胃食道逆流、愛吃甜食、無法控制食慾

先天中重度貧血、術後不願意配合營養素補充、胃潰瘍病史

胃食道逆流、已嚴格控制飲食仍無法有效減重

病患配合

運動、運動、運動 
維持固態食物,避免流質高熱量食物,須定期返診調節束帶鬆緊度

運動、運動、運動
儘量攝取不同食物,補充維他命及微量礦物質,定期返診追蹤

運動、運動、運動
進食速度放慢,避免嘔吐,返診追蹤

特別注意事項

 

葉酸的補充在接受過胃繞道減肥手術的懷孕婦女尤其重要,母體的葉酸不足會造成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障礙

 

 

手術風險

重度肥胖病人由於脂肪組織肥厚,增加了剖腹手術的困難,同時一旦產生胃腸道手術的併發症,脂肪組織也會改變表現的病症及增加處理上的難度。手術的併發症包括手術接合處的滲漏,胃腸道出血,脾臟傷害,腹內膿癢,傷口感染,肺栓塞,腸阻塞等。約發生於3%至10%的病人,而施行減肥手術的死亡率為0~1.6%。 一般而言,年輕且BMI<50之病人很少有死亡率,然而BMI超過60同時也合併有併發症病人死亡率可達2-4%。胃束帶也較胃繞道手術安全許多。儘管手術治療存上述顯著的風險,但與長期保守治療相較,術後效果仍令人滿意。 

長期後遺症在胃束帶較少,主要與帶子的機械故障有關係,包括管子阻塞,移位,感染與斷裂等。在初期的報告其發生的比率可高達30%,但是隨著手術技巧以及器材的進步,目前僅約3%至5%的人需再度手術移除管子。 

胃繞道手術的長期後遺症則較明顯,多與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有關,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會因鐵劑不足造成貧血,脂溶性維他命吸收不足造成B12缺乏,礦物質不足造成掉髮,鈣質吸收不足造成骨質疏鬆。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如能定期補充微量營養素,大部份的病患都可如正常人一般。其他的後遺症則為胃腸道症狀的增加,如腸絞痛,排油等。加拿大的長期報告也顯示減肥手術後的病人產生胃腸道相關疾病的機會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