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BACK

罕見胃腸道基質細胞瘤 印尼婦跨海求助長庚

胃癌曾是全球十大癌症之首,其中一種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的胃腸道基質細胞瘤相當少見,根據研究顯示台灣每年GIST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中有13.4例,比較麻煩的是手術後復發率相當高,為此煩惱找上長庚求助的是來自印尼的魏小姐(化名)。

醫療團隊與她次見面,是在炎熱的六月天,即使魏小姐來自常年如夏的東南亞國家,也都難耐暑熱而一直冒汗,汗水伴隨著罹病焦急的心情更不自覺地煩燥起來。最初魏小姐是在自己右上腹摸到突起物,印尼醫師安排核磁造影檢查診斷為疑似淋巴瘤,這個震驚的消息讓她和家人頓時亂了方寸,印尼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及治療,但是他們對於當地醫療實在沒有信心,在多次詢問及朋友介紹後,知道台灣長庚的醫療專業舉世聞名,有極高的評價,決定趕緊來到台灣長庚醫院接受治療。

這個決定實在太倉促,一行人抵達台灣後就像是無頭蒼蠅,雖然聽過長庚醫院,但對於院內各單位完全不了解,首先跑到台北長庚醫院尋求醫療協助,腫瘤科張獻崑醫師檢視魏小姐病歷資料,判斷並非腫瘤科而是血液科專業,等到當天門診結束後親自帶著魏小姐一家人坐上院區接駁巴士來到長庚醫院林口院區請國際醫療中心諮詢協助。透過安排交由血液科王博南醫師會診,王醫師查看病歷資料後發現看起來不像是淋巴瘤,但因為沒做過切片及更進一步的檢查也無法輕易下診斷,在血液科及放射診斷科醫師專業的建議下,魏小姐同意在當日下午進行經超音波下切片檢查。等待的過程往往最難熬,對於魏小姐和家屬來說更是漫長,而最後結果診斷為胃腸道基質細胞瘤,便再轉至一般外科葉俊男醫師。


長庚團隊專業受肯定 家屬字卡表達感激

葉俊男醫師向家屬細心解釋,GIST是罕見的消化系統癌症,這種癌症始於間質細胞是一種屬於胃腸壁的組織。GIST可能長在胃腸道的任一部位,尤其好發於胃部和小腸,小的GIST一般沒有症狀,隨著腫瘤的變大可能會出現引起腸胃道出血、腹部腫塊、胃腸不舒服、腹脹、腹痛等情況,這也就是個案一開始都沒發現的原因,直到摸到腫瘤後才去醫院檢查。目前臨床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術後搭配標靶藥物Imatinib (Gleevec)治療,在2001年之前,手術是GIST唯一有效的治療,但大約有一半的病人無法完全切除腫瘤,存活的中位數僅10~23個月。但隨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Imatinib, Glivec)的使用,使得晚期的GIST其存活的中位數可大幅增加至60個月。並且也可大幅減少手術後腫瘤復發的機會。但藥物的副作用為:眼眶周圍水腫、四肢水腫、偶然會有肋膜積液或腹水、腹瀉、噁心、輕度貧血等情況,所以必須定期回診追蹤,評估用藥情況。

魏小姐及家屬了解相關治療方式後,決定於長庚治療手術,且過程非常順利,腫瘤也比當初預期的小,在醫護照護團隊用心照護下也比預期中提早出院返家。住院期間,魏小姐的先生雖然不會寫中文,但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激,用口述的方式委託護理師寫下感謝的卡片送給全體醫療團隊:「從來到台灣就深刻的感受的台灣人的人情味及熱情,在印尼沒有一位醫師願意花時間好好的跟個案及家屬解釋病情,為了確診病情也看了好幾位醫師,每一位醫師的專業、同理心及耐心讓在異鄉的魏小姐一家人實在很安心,未來,他們還是會繼續來台灣複查,若是有人需要醫療協助也會介紹他們到長庚醫院治療。」這些感謝的字句,對醫護人員來說就是最大的鼓舞與回饋。

更多病人故事
網站內容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依政府法律規定: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 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