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BACK

癱瘓男千里跨海求醫 復健機器人助行復健

「站起來」這一個簡單的動作,一般人只要花兩秒鐘不到,就能完成,但30多歲的阿莫(化名),卻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直到他找到了林口長庚醫院的鄧復旦鄧醫師,從中東阿曼飛越六千多公里的距離到了台灣,才重新實現了夢想。

這個故事要回溯到2015年,當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車禍,讓來自中東阿曼的阿莫在鬼門關裡走了一遭。雖然在災難中撿回了一條命,但車禍造成他C7-T3,也就是頸椎到胸椎的嚴重脊髓損傷 ; 除了造成生理上的四肢癱瘓、運動與感覺機能障礙外,脊髓損傷還造成排尿、排便困難、性功能障礙,就連呼吸、自主神經機能也都異常。從此阿莫幾乎只能像植物人一樣整天癱軟臥床,不但生活大小事無法自理,就連吃飯、上廁所都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全都得靠家人的協助才能完成,如同「活死人」一般。生理上的異常造成心理上的沈痛創傷,讓阿莫一度只想結束這樣的人生。還好,在家人鼓勵和宗教支持下,他漸漸不再負面思考,開始尋求最好的復建方式,「站起來和再度行走」成了他人生的新目標。

可惜的是,中東阿曼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復建系統更是蝸行牛步,阿莫得到的答案,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與失望。幸好阿莫並沒有被挫折打敗,開始轉向打聽國際間最權威的復建系統。最後找了整整兩年,才在台灣找到了希望。他先到了台大附設醫院,幾經輾轉,到了林口長庚醫院,認識了專精於神經復健和脊髓探傷復健的鄧復旦醫師,經由評估,鄧醫師認為他依靠復健機器人進行訓練,再一次走路的可能性極高。


「穿上機器人」站起來 癱瘓傷友喜極而泣

所謂的復健機器人主要有兩類,一是輔助步行的復健機器人,讓下肢癱瘓的病人利用機器支架做成的外骨骼輔助系統,為雙腿做支撐配合外接電池動力,藉以站立步行 ; 另一類則是訓練用的復健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腦中風及脊髓損傷的病人,上半身透過懸吊系統支撐大部份的體重,下半身再透過外骨骼輔助系統,在跑步機上行走 ; 而鄧復旦醫師認為阿莫的例子,可利用後者,也就是訓練用的復健機器人進行訓練,更以此為基礎,幫他規劃了一整套的復健課程。

阿莫在林口長庚的第一堂復健課,一開始僅僅在介紹復健機器人運作方式及真人示範時,鄧醫師就看到了病人眼中的期待與迫不及待 ; 而當訓練師幫阿莫穿上機器那一刻,他「站」了起來,雖然只是機器人幫忙架著,阿莫的下半身並無知覺,手腳還是完全無力,但看到鏡中的自己的確是「站立著」,這剎那間,阿莫激動的流下了淚。因為站起來的不只是阿莫的雙腳,重新站起來的,更是他曾經絕望的心。

雖然復健療程漫漫,過程也很辛苦,但他相信在復健機器人的支撐下,在跑步機上的每一步行走,都是值得的,因為有了這樣先進的復健設備和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只要他持續努力,慢慢進步,靠自己走路,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更多病人故事
網站內容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依政府法律規定: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 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