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2020-04-08

BACK

質子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於腦動靜脈血管畸形之應用

腦動靜脈畸形為先天性顱內血管發育異常,其中動脈與靜脈直接相接,糾結生成一簇扭曲的血管團。此一疾病常造成如癲癇等神經學症狀,並且每年約有2~4%的病人出現腦內出血。腦動靜脈畸形的第一線治療為手術治療,部分病人可進行栓塞手術。但對於那些無法安全切除的病灶,則可選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此一發展良好之放射治療技術,能有效消除交雜的血管畸形並降低未來出血風險。

目前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腦動靜脈畸形因病灶大小、位置及施與劑量的不同,根治率約為20~92%。較大及重要構造附近的腦動靜脈畸形,傳統光子治療常由於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劑量分佈,導致低根治率及高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質子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可利用其遠端劑量的快速降低,藉以閃避病灶周遭的輻射敏感組織,明顯減少可能的副作用,在國外已使用於治療腦動靜脈畸形。已有研究證實一些體積大且位於高風險位置腦動靜脈畸形,能以分次質子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成功治療,並僅有相當少的併發症。

近期有報導以單次進行的質子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腦動靜脈畸形,此一研究在西元1991年至2010年間收治了254位病患,並施予了10-20格雷的質子治療。病灶大小中位數約為3.5毫升,有23%的病灶位於較深或是較危險的區域(如鄰近基底核、腦幹或是丘腦)。在該研究的追蹤中發現有64.6%的病灶可藉由單次的質子放射手術根除,此一變化約需31個月。而在五年及十年的追蹤則分別看到70%及91%的累積根除率。根據研究成果分析顯示,較小的治療區域及較高的治療劑量可以達到較好的根除率。在254位病人中有13位病人治療後仍發生了出血,追蹤影像中顯示這些病人的病灶並未被完全根除。治療後少數病人仍有癲癇現象,但不論於急性期或是慢性期皆可為藥物控制。

簡言之,質子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對於腦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有高根治率與低併發症發生率,但治療後仍須持續追蹤,以增進病患後續生活品質。


上圖為於本院治療之病患治療劑量分布圖,紅色線為病灶而黃色線為腦部重要組織,彩色區塊則為劑量分佈區域,在病灶區域有足夠劑量覆蓋的情況下,只有少量輻射劑量進入該組織,並且其餘腦部皆未受到輻射劑量影響。

下圖左為2015年病患治療前的磁振造影圖,可以看到位於腦部左側大量動靜脈畸形之顯影,但下圖右所顯示的治療兩年後鄰近位置的磁振造影圖,則無治療前之不正常顯影。

參考文獻:Hattangadi-Gluth, Jona A., et al. "Single-fraction proton beam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89.2 (2014): 338-346.

撰稿:李靜欣 醫師/審稿:王俊傑 醫師

更多衛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