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2020-06-11

BACK

淺談微創脊椎外科手術

圖一(右圖) 核磁共振顯示第四-五腰椎椎間盤之間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左上)。高醫師術中夾取椎間盤的狀況(左下、右下)及壓迫神經之椎間盤取出後的模樣(右上)。

案例一 (脊椎內視鏡手術):

40歲的鄧先生,持續的左下腰部合併左小腿酸麻已經接近3年了,因為之前接受過傳統的背部椎間盤切除手術,因此三年來非常努力的復健並強化自身的核心肌群強度,不幸的是,在鄧先生來找高醫師的幾個禮拜前,左小腿酸麻的症狀加劇,脊椎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顯示,鄧先生在第四-五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圖一),且比起三年前的狀況更為嚴重。鄧先生本身相當排斥大手術,且希望能盡快地回到工作(最好是可以在手術結束後立即出院),因此在高醫師的建議之下,微創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便成了鄧先生的首選!果不其然,手術完成的當下,困擾鄧先生多日的左下肢酸麻便一掃而空,且只有僅僅一公分不到的傷口,堪稱是脊椎手術的小針美容,讓鄧先生大呼神奇!

案例二 (微創側位脊椎融合手術):

48歲的游先生本身住在新竹,腰痠背痛合併間歇性的跛行早已困擾他多年,只是近半年來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經過友人的介紹,李先生北上到長庚醫院尋求高醫師的協助。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之後,高醫師診斷李先生的不適主因是第四第五腰椎滑脫不穩定合併脊椎狹窄導致,因為腰椎滑脫不穩定無法單純使用脊椎內視鏡手術處理,需進行脊椎融合固定才能有效緩解背痛合併間歇性的跛行的症狀。微創側位脊椎融合手術是近幾年新發展出來的脊椎微創手術,可以有效地避免傳統脊椎手術對背部肌肉的傷害,減少病患術後肌肉的纖維化及疼痛,在歐美及日本都獲得相當不錯的臨床結果,在高醫師的建議之下,李先生選擇了微創側位脊椎融合手術,手術結束當天晚上,李先生便已經可以自行起身吃飯,下床走路,對於左腹部前外側僅僅4公分的傷口也幾乎沒有感覺,術後至今三個月的回診,李先生對於手術結果相當滿意(圖二)!


圖二 游先生相當滿意微創側位脊椎融合手術的成果,對於肚子旁僅僅4公分的傷口也幾乎沒有感覺,紅色圓圈部位即為置入椎體間支架後,椎間盤高度及椎間孔大小在術前(右下)與術後(左下)的差別。

微創脊椎外科手術:

脊椎手術的日益精進,配合手術器械及影像系統的優化,微創脊椎外科手術已成為近幾年來脊椎手術的顯學。有別於傳統手術,此類手術有著傷口小、破壞少、疼痛輕、復原快及住院天數短等優點,但因此類手術相當精密,手術技術門檻高,醫師的學習曲線較久,所以並非每一位脊椎科醫師皆有辨法執行。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脊椎手術專用的全透光手術床及先進的影像系統 (圖三),更是幫助脊椎外科醫師精準定位,增進手術視野及減少術中併發症的神兵利器!桃園長庚骨科開刀房在興建之初,便是以內視鏡微創手術的需求去整合配置,高解析度鉅細靡遺的影像系統,可以幫助脊椎外科醫師透過微小的傷口,完整了解及辨識病變處的組織結構,進而能更精確的進行神經減壓完成手術。除此之外,桃園長庚骨科更添購了日本原廠(Mizuho OSI)的脊椎專用全透光手術床,可以幫助脊椎外科醫師在手術當中,全程且無死角的精準定位,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文中的兩個案例,雖然接受的是全然不同的微創脊椎手術,但施行手術的脊椎外科醫師,除了自身的手術技巧需有一定水準之上,更要倚賴脊椎專用全透光手術床及精良的影像系統幫忙,才有辦法順利完成各種微創脊椎手術。

     
圖三 先進的影像系統完全整合進開刀房中,脊椎專用全透光手術床。

文/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高福成醫師

更多衛教文章